以後修環境與健康的可以參考

  生命孕育自於大海這片廣大的海洋,萬物都接受著水分的滋潤得以成長,得以茁壯,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小自細菌、螻蟻,飛禽、猛獸,甚至大象或百年神木,都需要依賴水來維生。人類也是得以有水,才能繁衍至今日。
  傳說中的古巴比倫人所建造的空中花園,就是引水到空中灌溉。古代的羅馬,各大城市因為水利設施而繁榮。中國近代的農業,農民們揮舞著鋤頭,揮灑著汗水,在艷陽下辛苦的耕耘,靠的是水圳,或是埤塘。總而言之,「水」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在現代,我們依然使用著水,但是和以前的人的使用方式已經大不相同了。以前的人要到河邊提水回家燒開,或是收集雨水來使用。而我們現在有著便利的自來水可以使用,只要輕輕轉開水龍頭,乾淨的水源源不絕的湧出。在使用這麼便利的自來水同時,我們是否應該去探尋這些乾淨的自來水是怎麼來的呢?
  打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的名號,我們來到座落在台北市近郊的一個自來水園區。他裡面擁有八大主題,分別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水霧花園、產量不錯還可以銷售的水源地花圃、大眾休閒的觀音山步道、創意老舊管線翻新使用的管材雕塑區、輸配水器材展示、巴洛克風格自來水博物館、提供民生用水的公館淨水廠還有漂亮的水鄉庭園。
  雖然那天天公不作美,一直下著雨,但是我們一行人還是撐著傘,甚至冒著雨來到這邊來參觀。大概是因為平日時段,而且又下著雨,園區裡面除了我們,還有一群很小很小的小朋友們,看起來十分可愛。雖然我從前就住在台北市,在南港的近郊長大,但是我以前從來沒有來過自來水博物館來參觀,不知道為什麼,竟有那麼一點羨慕起那些小孩子。
  導覽人原先帶我們去參觀公館淨水廠。淨水廠真的頗大,但是在濕濕的路上走著,天灰濛濛的,這些設施看起來格外老舊,雖然油漆有新上過的顏色,但是他仍然掩飾不住歲月留下來的痕跡。大家圍在竟水池旁邊聽著導覽人員的解說,雖然在對面聽會有些小聲,但是勉強還可以知道他在說什麼。
  他先介紹了反沖洗,我們來的真是時候,因為所有的淨水步驟幾乎都是交由電腦在控制了。反沖洗是藉由水自身沖洗的力量,把水中的雜質反沖洗後沈澱,他裡面有很多層的過濾,反沖洗的過程需要大概二十分鐘。
  我們就站在那邊看他反沖洗洗了二十分鐘,看著那水一直沖,從少…越來越少越來越少…又越來越多,一擁而上,一直湧出來,黃澄澄的泥沙也一直冒出來,我心裡想著:這些是我們要喝的水嗎,水一直沖一直沖,沒想到泥沙的顏色越來越淡最後甚至臻於清澈。看著這整個過程,我不免要讚嘆人類的智慧,可以這麼輕易的把水初步的雜質去掉,真的是很高明。
  他說這個公館淨水廠,每天都會出水四十萬噸,四十萬噸不是一個小數字,他可以供應中正區、文山區還有萬華區的民眾使用自來水。
  之後我們看了其他的濾水設施,沒想到過濾竟然要用到這麼複雜的東西,大家圍在那邊看模型,讓我覺得我們真像剛剛那群孩子。那樣天真無邪,也是為了瞭解自來水而來參觀的。
  之後我們到了自來水博物館的本館,這是一洞老舊的巴洛克式建築,採用左右對襯的建築工法,頗能發思古之幽情。我們在那邊看了影片,片中介紹各區域,皆是在晴天的時候拍攝,實在有點難想像。今天淫雨霏霏,實在看不出這園區有那麼光鮮燦爛的一面。
  西元1885年(民前二十七年), 清代首任巡撫劉銘傳,力行新政且重視飲水衛生,於臺北北門街 ( 今衡陽路)、石坊街( 今博愛路 )、西門街等處,開鑿深井供水,此為臺北公共給水之開始。
  日人據臺之初,以劉氏的建設為基礎,展開自來水設施之規劃。1896年(民前十六年 )八月,臺灣總督府特別聘請英國人威廉巴爾頓( William K. Burton )來臺,並派遣總督府技師濱野彌四郎協助,進行全臺衛生工程及臺北自來水建設之調查工作。
  1907年,依巴爾頓先生之建議, 在公館觀音山腳下新店溪畔建取水口,以引取原水;在觀音山麓設淨水場,進行淨水處理,再將處理過之清水,以抽水機抽送至觀音山上之配水池,藉由重力方式自然流下,供應住戶日常用水。
  1908年取水口、唧筒室建築與設備裝置先行完成,1909年輸配水管、淨水場及配水池全面完工,淨水場開始供水,出水量20,000噸,用水人口十二萬人,並命名為臺北水源地慢濾場,從此臺北自來水開始邁入現代化之供水系統。
  1951年(民國四十年)初,臺北市政府成立「臺北市自來水水源擴建工程推行委員會」,由市長吳三連任主任委員。
  同年四月成立擴建工務所,聘請省建設廳技正范純一主持設計施工。設施包括混凝池一座、沉澱池二座及快濾池四座,容量為每日出水量20,000噸,全部工程於次年二月底順利完成。1974年(民國六十三年)進行臺北區自來水第三期擴建工程,為配合臺北水源地慢濾場之拆除工作,於沉澱池增設傾斜管,以加速膠凝沉澱效果,快濾池改換為石榴石濾材,增加出水量為每日50,000噸。
  1977年(民國六十六年),唧筒室完成「抽取原水、輸送淨水」之使命,功成身退。自1908創建迄今己有九十餘年的歷史,八十二年六月被內政部列為三級古蹟,同年九月二十七日第一次對外開放二週供民眾參觀。後經臺北市政府民政局會勘,認為年久失修且多處漏水,經構堪慮應予整修。因此,民政局於八十六年度編列預算二佰萬,供作本古績之調查研究報告經費,並委請中國工商專科學校完成「臺北市三級古蹟水源地唧筒室之調查研究」報告。
  臺北自來水事業處依據該報告於八十七年五月斥資捌仟餘萬元修護,恢復唧筒室之原貌,並多方蒐集有關自來水歷史的照片及器材,充實整體內容與相關周邊設備,完成全國首座自來水博物館。
  新店溪流域全區以公館為頂點,呈直角三角形狀,全長84.6公里,流域面積916平方公里,為淡水河系三大支流中流量最大者,於臺北盆地臺北市郊區江子翠附近注入主流。新店溪早期為經濟運輸動脈,上游的經濟作物茶、米、樟腦、木材,便沿著河運輸至下游的交換中心如艋舺、大稻埕等地,現其上游水流是翡翠水庫供水來源。
  新店溪溪流短促,然幽美天然景色具備發展觀光事業之良好條件,例如烏來、碧潭等。新店溪平原狹小,農業發展受地形限制,惟若干寬廣的河階地,如屈尺、直潭、灣潭等地仍具農業開發價值。因其臨近臺北郊區,應發展小規模企業化園藝業,如花果、蔬菜等以供應臺北市日常消費之需,以提高其土地利用價值。
  不過我覺得,自來水博物館主要還是他的教育意義,讓普羅大眾都可以接受珍惜水資源的教育。今天的參觀讓我受益良多,教室內拘束的上課,不如走出戶外,放下書本,看看外面的世界。多觀察人文及科學,培養自己開放的觀念,絕對比讀死書還要有用。
  
  參考資料:自來水園區網站 http://www.twd.gov.tw:/watertravel/wpark/index_c.as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joh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