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修家發的可以參考

一、影片內容重點:
  看完「屋頂上的提琴手」,才知道電影原來跟提琴手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提琴手卻扮演著很微妙的”傳統的包袱”角色。影片沒有用悲劇的守法來凸顯猶太人的悲哀,反而用一些幽默和詼諧反襯出他們的心情。影片的主軸圍繞在一個猶太的貧苦家庭,他們靠著擠牛奶維生。農夫的三個女兒都到了適婚的年齡,於是在擇偶和婚配的方面,和原本遵循猶太傳統的家庭產生了一些問題與衝突事件。第一個女兒想要嫁給窮裁縫而不是有錢屠夫,第二個女兒愛上來自基輔的意識型態強烈學生,第三個女兒愛上一個不是猶太人的農夫。然而在一連串的問題之後,發生了沙皇驅逐猶太人,他們也無奈被迫離開長年居住的村莊。

二、看完影片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
  看完本片(雖然是一直跳過而且最後還看得殘缺不完全),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女兒與屠夫和裁縫的婚事。父親不曉得女兒與裁縫已經互相愛慕很久了,窮裁縫沒有勇氣先行提親,讓屠夫先搶一步提親。父親考慮到屠夫比較有錢,女兒嫁給他應該是幸福的,沒想到窮裁縫帶著女兒殺出來說要提親,使做為父親的他頭痛不已,對著上天吶喊「傳統!」。裁縫大聲疾呼「就算是一個窮裁縫也有追求幸福的權力!」,父親內心有如天人交戰,最後還是答應這門親事,自導自演了一個夢來拒絕屠夫的提親。
父親對女兒的愛,可以超越傳統對家庭、對民族的束縛,雖然父親自己也很掙扎,但還是做了如此的決定,我認為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三、看完影片後,我對”婚姻”、”家庭”的看法是:
  首先討論婚姻的方面,三個女兒各自論及婚嫁,一個是與裁縫自由意志的戀愛。一個是與基輔青年大膽的自由交往,由於基輔的青年觀念比較新穎,也是與傳統相違背的。最後的女兒愛上了不是猶太人的農夫,對遵循傳統的父親來說,非猶太人都是不能接受的婚配對象。反觀今日的婚姻,也是有種種的「新觀念」與「傳統」的衝突。我認為婚姻應建立再互愛互信,以及分享親職的基礎上。只要男女雙方準備好結緣一生,父母也只有祝福吧。
另一方面探討家庭的問題。家人是一群親屬親密的住在一起,生育並養育子孫,成長,互相保護。影片中父親雖然答應屠夫,但是愛女心切,他編了謊夢來讓女兒順利嫁給裁縫。而另外兩個女兒自由戀愛的情況,也是讓父親的內心衝突不已。影片中的母親幾乎都沒有說甚麼話,可以見得猶太人傳統社會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中都是比較不被重視的角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joh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