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我父親的文章與大家的回應,著實讓我的想法開闊了不少。許多相關教育的議題對於現在念師大的我來說,應該是再熟悉不過了。平心而論,我父親的諸多觀點確實是需要共思改進的。例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被傳統教條束縛創造力」、「強調理解演譯,而不是死背記憶」、「重視學生想法,而不是一成不變抄寫的答案」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所理解應該做到的,而我相信鮮少有人會否認如此這般的教育是負面的。但我們要認識的地方是:美國與台灣的文化不同,大環境更不同。也就是說,單純要用這一點點資訊或理念想要改變現大環境的狀實在是難上加難矣!
天下雜誌日前推出的教改十年影片當中,就有一個血淋淋的真實案例。十年前台北縣教育局與民間教改團體在福和國中開辦現代教育實驗班,強調小班制、不體罰、不密集考試、以及開放自主的學習模式,可以說是教改前的教改,而一位受訪的女學生則是那二十多位的其中之一。外表與口才就可以讓人感到她很有自信,在鏡頭前表現不會畏縮,講話流利頭頭是道。
但快樂學習的成效,卻引起老師與家長的諸多質疑,而被迫在他們國三時宣布停辦,成為教改前的一記絕響。而卡在新舊制度之間的學生,只能用一年的時間追趕三年的課業。面臨制度改變的衝擊,在快樂中學習,卻無法收新唸書的她,畢業之後的求學之路波波折折。過了這十年之後,他說了一段話「我們太沉浸在那個快樂的環境裡面,我希望我當初多聽一點點媽媽的話,多聽一點點老師的話,真的就是讀書對你是好的,真的就是考上好的學校你會學到比較多東西。可是你沒有長大,你不會知道這些東西都是真的。」
為什麼同樣強調創造、強調開放自主的學習,在台灣實施之後,家長嚴厲的質疑此班是放牛班,甚至連老師都有點心寒?美國大學自由學習的風氣盛,而台灣的大學學術品質一直在下降當中,原本排名世界第九十八名的台灣大學招牌,現在也排到一百多去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同樣的作風,卻敵不過大環境與社會價值觀的考驗。
我父親的執筆下,或許真的是過度美化了美國的教育現場,但是我想請各位仔細思考,為什麼他會說「大部分的美國學生都很用功」。根據我的猜測,我父親曾在美國留學多年,他到過美國的一流大學,自然看到的是依群來自世界各地的一流人才。而一流人才並不是到大學階段才異軍突起的,而是要從小教育開始慢慢培養。要讓台灣的人才站上國際舞台,讓下一代發光發熱,學習其他地方的教育經驗仍是很必須的。
至於雙刀火雞提到的美國教育弊端,我想這應該是全世界多少都有的問題,畢竟沒有一個國家是完美的,但是我們理應學習好的部份,捨去不好的部分才對,不是嗎?其實他所謂的不必記誦,本意是不要死背,也謝謝拼穀的補充。
大家會聯想到別的地方去批判,我想和此篇的主題有頗大的關係,因為快樂不快樂不是別人可以定義的,你說寫心得很快樂?我可不這麼認為。但我認為借錢唸書也並非不好的事情,上進的學生就是排除萬難也要上到想要上的課,而在乎成績這方面,除了出路好之外,也是一種對自己負責的表現。我相信學習的路程必定是很辛苦的,但是如果能從學習中發覺樂趣,不用外人逼迫,自然會去學習。
因此我認為引起學生自發學習的動機是更為重要的一環,而詳細的做法與配套措施時則有待商榷。今天就討論到這,請各位多多指教。
- Feb 26 Mon 2007 21:29
"讓學校成為快樂學習的場所"有感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