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教育社會學觀賞了「魯冰花」,雖然這部電影已經有些年代了,但是看台灣早期故事的電影,總會有種淡淡的悲哀,一種現實又無力的落寞感。這是貼近當時台灣人民的生活的電影,許多平凡的感動,卻又彌足珍貴,能觸動許許多多台灣人的心弦,引起廣大迴響與共鳴。看完之後對我衝擊甚鉅,久久無法忘懷。

  電影用「魯冰花」這首歌貫串,剛開始覺得旋律還不錯,但是後來越聽越覺得難過,越聽越覺得悽涼。那首歌是他們已經過世的母親生前常常唱給他們聽的歌。「夜夜想起媽媽的話,閃閃的淚光魯冰花」,辛苦採茶、抓茶蟲或是想起母親的時候,這首歌自然就琅琅上口。

  故事是發生在60、70年代台灣的一個小鄉鎮。當時的大多數人都是務農、耕種、養殖,生活非常困苦,不像現在這樣的富裕。較少數的有錢人或是的地主則不然,他們和當時窮苦農民的生活有天壤之別,可以擁有大宅院、大土地,有錢即是有權。

  我的父親也常常跟我說他小時後的故事,他甚至還寫了一本走過「台灣五十年」,紀錄了他個人成長的歷程,也記錄了台灣這五十年來的發展與變化。在這部電影中我們看到了當時社會中小人物農民的縮影,就和我父親敘述的相差不遠。貧窮所帶來的無奈,我們家人的體會也是非常的深刻的。

  主角一家三口靠著一家人種茶、養豬維生,比較懂事的姊姊六年級,調皮且愛玩的弟弟四年級。每天他們都得划船過湖,又走上一陣子路才能上學。這一天,來了一位新老師,也因為這位老師,在這小村莊,也在主角一家的生活中,掀起一陣波瀾。

  從台北調職到水城鄉這窮鄉僻壤的郭雲天老師,認識了主角古阿明。他從古阿明的繪畫中發現這位孩子創造力非凡、天賦異稟,可以說是難得的繪畫天才。雖然古阿明家境貧窮,只有八色蠟筆的他,卻沒有因此失去了樂觀和進取。在郭老師的指導下,古阿明慢慢的進步,在小小的美術班中也展現了他的天賦。然而現實的環境中,卻使古阿明的志向難以伸張,縱使有郭老師的支持,卻無法得到其他人的認同。最後郭老師無奈而生氣的離開,而古阿明的樂觀,也終究敵不過貧窮與疾病的侵擾。小小的年紀,最後死於肝病。但他「茶蟲」一作卻獲得世界兒童繪畫比賽的冠軍,真是諷刺!天才的隕落,不禁讓無數人感到悲歎與惋惜。

  故事中有一部分是描寫到跟在權利核心身邊一些只會阿諛奉承、油嘴滑舌、獐頭鼠目,只想為自己撈些好處的卑劣小人。像是校長身邊猛拍馬屁的主任們,還有村長身邊趨炎附勢的鄉民。這也是當時腐敗政治文化社會的一個縮影,請老師幫忙拉票、賄選不稀奇,投票還送味精、西裝。

  和父親的文字對照,電影忠實地呈現了當時政治風氣敗壞還有假民主的亂象。政治和權利的壓迫,往往讓有能力者的理想無法伸張,扼殺了許多人的創造機會,就像共產主義沒有個人價值的統治,也像台灣人民被威權統治時期,不能有個人思想一樣可悲。

  電影中所表達出社會階級所造成的教育差異,無疑的是一記當頭棒喝。「當所有人都不知道他是天才的時候,只有郭老師說他是天才」,這是多無力又痛心的一句話!在那樣的環境中,貧窮的農人們只能反覆的被剝奪他們的權利,而有錢有勢的人可以吃香喝辣,其下一代也可以得到庇蔭,擁有更多的選擇機會。這是何等的不公平?尤其是選拔代表參賽的同學的時候,真正的天才就擺在眼前,只因為他貧窮?只因為他不是鄉長的小孩?只因為他的畫不是正規制式的描摩?硬生生的用假民主的方式,除掉社經階級較低的古阿明,顯示出了可笑又可憐的馬屁心態,也令郭老師灰心無奈。

  我覺得郭老師會離開台北,調職到水城鄉,應該就是因為和同儕或上司理念不合憤而打人。根據郭老師的行事作風來看,很能了解學生的需求,也可以和學生打成一片,從他和學生的互動中都可以看出來。而且它不畏強權,對鄉長、主任們的奉承阿諛、賄賂都可以不為所動,村長的兒子他也給予直接指教批評。國旗事件郭老師才講幾句話,就讓他哭了,「從小到大,他只有被讚美,沒有人罵過他」表示村長的孩子從小就嬌生慣養,雖然是模範生、美術資優,但是他缺乏抗壓性還有小朋友最豐富的創造力,和一股熱情。

  村長投票的當天,因為陰錯陽差,古阿明發病,他的父親沒有投到票,而是帶他去醫院。僅因為這樣,村長向古家討一萬多元的債務,同時他們還要負擔醫藥費。貧困的農家沒有辦法,只好忍痛將飼養的小豬賣出,換來僅存的那一點點尊嚴。

  這部影片讓我想起之前看過的一個短片故事在敘述上畫畫課的時候,有人畫出了小貓、兔子、獨角仙,但是有一個小男孩的圖畫紙上是塗滿了黑色。老師一看之下覺得奇怪,於是告訴家長。接著這位男孩開始接受各種醫生治療和檢查,但他仍然不停的畫,畫著一張又一張黑色的圖畫紙,每個人都覺得這小孩精神異常。當所有人感到失望而束手無策的時候,媽媽在他的學校抽屜中無意間發現了拼圖,護士也在小孩黑色的作品中看到圖片有相吻合的連接處。於是他們趕緊把上百張黑色圖畫在體育館中拼湊起來,原來小孩一直都只是在畫他巨大的作品──一隻鯨魚的拼圖。片中最後出現兩行字"How can you encourage a child?"、"Use your imagination."。

  就像這部電影帶給我的震撼一樣。孩子其實擁有無限發展的潛力,未經雕塑的他們最珍貴的價值就在於那份勇於嘗試的創造力。然而那些創造力往往被世俗的眼光和刻板觀念壓抑,導致許多擁有超常天賦的人在孩童時期就被升學主義、現實環境所扼殺。在我們自以為是的將孩子們往「正常」的方向導去的過程中,是否扼殺了一個孩子活躍的創造力?我們有沒有辦法像郭老師ㄧ樣當個稱職的伯樂?這些都是很值得省思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joh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