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二年級下學期某日(五十六年四月二十日)清晨,
我們訂閱的聯合報夾了一個令人雀躍的經濟日報創刊號。從
此,我每天就研讀股票市場的變動及其相關的經濟資訊,確
立我的理財觀─1小錢買股票,大錢買房地產;2在能力範圍
之內善用負債管理原則(槓桿原理),擴大理財績效。
當年,各報之中只有經濟日報詳細登錄證券市場的交易
記錄並做股價走勢的簡要分析。在研讀華爾街傳奇人物巴魯
克(Bernard M. Baruch)傳記後,經濟日報的股價資訊
成為我每天預測模擬的重要依據。可惜的是種田的父親負債
累累,沒有能力供我實習一番。紙上談兵五年之後,終於在
六十一年九月向親友借三萬元進場,依巴魯克原則買進亞泥
。買進後學長笑稱「亞泥沒人要,你準是買錯了。」果然,
隔日連續小跌兩天,但到隔週竟然連漲七個停板,即予獲利
了結。肯定巴魯克原則的正確性後,再依法泡製買進其他股
票。一個月下來淨賺約1.5萬元。六十二年股市榮景如所預
期,每月均有盈餘。六十二年底,依計量方法推估六十三年
股市前景看淡,乃出脫全部持股(留下一些零股)還清欠債
,以餘款買進270坪建地。過了幾年讀書、教書的清高日子
。六十八年底房價蠢蠢欲動,由快速都市化指數來看,台北
房地產將成搶手貨。可惜,剛自美國回來就業,身無分文只
有向朋友借來週轉金一萬元。獲知租屋處有人急欲出售公寓
一戶開價70萬元,乃以一萬元為訂金買進,出售所有零股股
票,並尋求親友支持。為此負債60萬元,只好向邱永漢先生
學習,壓縮消費水準。70年結婚,再在太太上班附近買公寓
一戶以免她上下班奔波。負債增至100萬元。73年服務單位
推出較寬敞的公教住宅,為改善生活品質,再以標會方式及
銀行借款約200萬元,買下現住之一樓公寓,令負債增加到
250萬元之多。五年之間,身無分文,買進三間公寓住宅,
簡直有些瘋狂。岳家大小都來「嚴重關切」。76年冬,我寫
了一篇文章,認為台北的房地產將直追東京、香港。當時,
中國時報的專欄記者都笑我過度高估、一派胡言而予以退稿
。轉投中國論壇時,幸獲青睞而刊出。自隔年起,台灣地區
的房地產價格大幅上漲,我的財富也就水漲船高。
研究股市30年,因為資金有限而乏善可陳,不過已充
分理解股市本質,並累積一些珍貴的買賣經驗。在房地產
方面,為了退休生活,於近年(1990及1996年)出售最
老舊的公寓,在老家附近買進可供種菜的土地近千坪及可
供出租的公寓一間(於2001年賣出,換成另一塊臺北近郊
的農地)。總結來說,以一個受薪階級而言,能這樣突破
傳統「不可負債」的觀念,並堅持小錢買股票、大錢買房
地產的原則;再加上經濟日報不斷地提供可研判的資訊,
應該是我個人理財小有成果的主要原因。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所研究員蔡吉源
- Apr 18 Sat 2009 18:01
[轉貼] 我的理財觀──善用負債管理,財富跟著來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