擷取自完整報告的最後一部份

實習心得及建議事項

(一)實習心得
  經過了這四個多月的洗禮,對於餐旅業界又多了一些認識。從連拿托盤都不會開始,慢慢跑後場、前場,到和客人接觸應對進退。這整個過程之中我學到的不是只有勞力的技能,更多的是和同事的互動,與如何和別人交流獲得更多資訊。

  其實工作本身真的沒有特別高的技術性可言,只要用一點心去學習就可以把基本工作做得還不錯了,所以在工作方面高中職生也是可以勝任的。但是從工作之外,更多的地方是要去認識身邊的同儕,與他們交流,獲得更多不同的資訊。

  剛開始的時候我認真在學習工作,無瑕顧及身邊其他工作的同事們,而且工時不多,和他們的接觸較少,顯得和同事們格格不入。但是當班次開始密集,和同事互動的機會也變多,慢慢的進入了職場的生活圈。

  其實只要從工作中分一點心出來交朋友,關心一下別人,效果真的蠻不錯的。如果只是死板板的工作,不太噓寒問暖的話,也不用妄想別人會主動來接近你。暑假時還有和大家一起去唱過歌,唱到凌晨還有人醉倒回去公司睡覺,隔天大家多還要上班呢。

  在工作上我們不只是單打獨鬥,而是要團隊合作,這是我從協理Robin身上學到很重要的東西之一。就像現在許多公司企業也是合作聯盟,如果一心只想著把別人打垮,和別人競爭,就少了許多與人合作的好處。

  因此餐廳內外要互相配合,廚師不能只是煮自己高興而已,還要符合領班或服務生所傳達客人的需求。領台和外場也要充分配合,才不會有帶錯位的情況發生。服務生、領班和內場廚師要合作才能將出菜速度達到最高效益。也就是說我們是一個團隊,我們各司其職才能完美演出每日的營業。

  工作固然辛苦,尤其是想到颱風天要出門就有一點心酸。曾經寫了一篇文章闡述颱風天工作的心情,最後我寫道「服務,是一種偉大的行業」。不過也有人告訴我,這只不過是「一份工作,一份薪水罷了」。我仔細思考過這席話,得出了一些結論。

  其實不論各行各業,都可以說是「一份工作,一份薪水」,因為現階段我不是靠餐飲業吃飯過生活的,或許我沒辦法體認到這種語重心長的現實感受。但是有一點我很確定的是,如果這份工作對你來說沒有更多的意義,那就真的只淪為「一份薪水」的價值。

  在這個人與人相處的社會中,要活下去除非你家財萬貫任你揮霍,否則都是要做一份工作混口飯吃。每個人都必須要工作的情況下,到底要做什麼樣的工作呢?舉例來說老師教書,他可以照著課本念過去,隨便教一教,同學還是得乖乖上課,就算班上死氣沉沉老師也不加以理會。

  但同樣是教書,老師也可以教得很生動有趣,讓學生上課時如沐春風,同時老師也樂在其中。這時候老師這份工作就不只是一份薪水而已,而是讓這個熱愛工作的老師人生更加充實豐富。

  服務業也是這樣,一個以服務別人為最大快樂泉源的人,就算逢年過節要工作,雖然有時候難免會疲勞,但工作時能全心投入,這時候這份工作絕對是意義非凡。

  還記得暑假比較常聽到協理講話,雖然有時後形容得很粗俗,但我覺得根據他非常老道的經驗,字字句句都是相當受用的。除了他最常說的「Team work」,再來就是「Follow up」。

  我想這也是層層負責的概念,協理對經理交代的事情,經理要發落領班,而領班要帶領基層員工做到。如果在互相配合不好的情況下,一層一層推回去,就達不到協理的預期效益,一但沒有達到預期效益,就會重新一直唸唸唸,大家不爽來不爽去,但也沒有人想做好的話,這個惡性循環不斷下去。

  這讓我想到與我們師大教育相關的議題,即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也是同樣需要「Team work」與「Follow up」的概念。團隊合作,需要從上到下的共同概念與認知,從中央命令到各級地方學校,可以舉行專題講座,校長和老師也要有共識。如此一來團隊合作的架構才大概成形。

  接著服從上級命令,我認為這是很困難的部份,總是說一套做一套,這樣很難看出預期效益。如此惡性循環,正如同餐廳運作放大的影子。

  初次接觸業界的生活,覺得一切都很現實,但這就是人生吧,需要我們勇敢的去面對。將來總有一天要跨出這一步,現在提前體驗到了。

(二)建議事項

  未來的實習同學,我不知道大環境會不會改變,但是你能掌握的是自己。不能總是想著以不變應萬變,那是不太可能的。職場上會發生一些你預料不到的事情,但其實現實生活中也會,所以不用太緊張,盡情去體驗那份新鮮人的感受。或許有時候會很累,有時後會倦怠,但別忘了我們也是這樣一路走過來的。大家表現只能更好,不能更差。

  關於本系實習制度,老師只有來訪視過一次吧,不過也可能是忘了跟老師約探視的時間。很重要的一點是我覺得學校不能只是把學生丟出去就算了,可以積極一點關心同學的實習狀況。

  對於實習單位的建議,從人力資源發展的角度切入,公司對新進人力不外乎要進行育才。當我在接受鐵板燒職前訓練的時候,其實還沒有什麼感覺。但是當新一批的實習生進來,我發現我所受的訓練根本就不紮實。像是服務流程,我只知道怎麼綁圍兜、上湯,而另一批的實習生還有「實品道具」講解教學,跟我當初上的「紙上談兵」大異其趣。許多先備知識都是他們有上而我被忽略的,我需要靠工作經驗來彌補職前訓練的不足,這時候感覺就不是很好。

  因此我建議在育才方面制度完善一點,課程目標和學習的內容要明訂,不能因為時間不夠或人力不足就湊合著上一上。

  另一方面我認為接受餐飲訓練部的課程就非常的棒,不但有說明講解,同時也會有實作練習。常常有所學和上課內容相呼應,聽起課來就會特別有感覺。

  在留才方面,我認為餐廳方面的措施就還蠻欠妥當的。老實說我進去的時候還會想說以後可以留下來繼續學習,只是時日一久,這種想法就越來越少,反而是離開的想法越來越強烈。

  首先我認為師大學生的基本素質其實都很不錯,但如果只是把學生一直放在最基本的工作崗位,不聞不問,未免也太浪費人力。我不是想抬舉我自己,而是覺得我應該可以得到更多的學習機會和經驗,但很可惜的是礙於現實安排,我永遠就是排在別人後面。

  跟我差不多時間進去的半年實習生,過了一個多月就可以做從B服務生做到A服務生。我想說可能是我的時數比較少,再等等看吧。過了三個月我才看清楚原來不是工作時數的問題,而是本身實習的性質造成其中的差異。

  現實中半年實習是有和公司簽約的,時間到才能走,而我們這種時數制的實習生,難聽一點就是「地下實習生」。餐廳對於半年實習生相對多了份機會和關注,而忽略我們這些同事實習生的時數制實習生,竟然說「反正到時候還不是要走」這種話。雖然很不滿意,但我又能改變什麼?請仔細思考,許多半年實習生半年之後還不是要回到台灣的其他地方,而師大就在台北,若將希望放在外縣市實習生的遠水,實則救不了近火。鐵板燒的生意很好,平常日本來就很缺工讀生,如果想辦法將台北學校的實習生留下來的話(很多工讀生是以前稻江實習生一般),或許餐廳能增加更多長期的人手。

  餐廳這種可以說是「短視近利」的作法,讓我覺得有點心寒。或許在一些工作上我表現不是最好的,但我願意用我的學習力去彌補,我恨的是我連學習機會都沒有!不管再怎麼努力都還是得接受一樣的下場,我何必熱臉去貼冷屁股?雖然後來有表示叫我要慢慢學A服務生,但為時已晚。餐廳不用我是他們的損失,現階段我是學生,我也不需要靠這份工作來養家活口,就放寬心吧。心態轉變之後的我,對於這份複雜的情緒就比較釋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joh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