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一個人發系的學生來說,對佛洛伊德、阿德勒、班度拉等,有提出人類在學習方面相關理論的心理學家比較熟悉,因為曾經在人類發展的課程中閱讀過其理論與說明。因此我在挑選心理學家的專書上,就想找我從來沒有閱讀過相關訊息的心理學家去探討。

  基於以上的原因,我選上了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不過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先看完了另外一本也是榮格的專書,不過是以漫畫和文字搭配的方式呈現。因為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提過榮格的理論很抽象且富含哲學,所以我希望先透過淺顯易懂的漫畫方式,初步了解榮格的生平與理論基礎。

  開始看他的自傳之後,很快的就在書上看到他說,他一生中進行過最美好、最有意義的談話,都是與那些默默無聞的人所做的對話。我就在思考,他究竟是如何檢視和凝視自身與他人的淺意識,進而推展出人類的「集體淺意識」,以及其中所包含「原型」的概念。

  看這本書,我覺得榮格小時候就比其他小孩特別許多。就像他坐在石頭上就會思考自己與石頭的關係到底是為何。除此之外,他討厭代數,不是他不會算,而是他認為所謂的A與B在本質上就是兩個完全不相同的東西,因此更不會有假設A=B又B=C所以A=C這種謬論了。他說,如果你能很輕易的接受A=B,那是不是可以說貓=狗、月亮=太陽?

  在他兒時曾經頭部受到創傷,原本他以為自己可以就這樣每天輕鬆玩玩度日,直到有天聽見父親與醫生的對話後覺醒,努力克服自己受創傷後的學習障礙,在此他體會到了精神官能症。他喜歡閱讀,並且大量的閱讀。我覺得在他的學習歷程中,除了個性之外還有他本身特殊的氣質,因此受過不少氣。

  他本來不是很喜歡寫作文,他原本寫作文都只是為了交差。但是有次他對作文題目甚感興趣,便絞盡腦汁寫作,而且有自信自己的作文分數將會是全班最高。老師在發作文的時候,果然說榮格的作文寫的最好,但是老師認為榮的的作文乃是抄襲得來。換做我,我一定是相當震怒與無奈,如果站在榮格立場,自己如此努力的結果換來卻是莫名的屈辱,想必這個事情對他日後發展有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榮格小時候便發現自己有兩種人格,這兩種人格形象鮮明而且並不是獨立存在,交互著影響著榮格的一舉一動。看他所做的描述,我覺得可能是現在有太多外在的刺激,像是電視、影音、聲光等,常使人們忽略內心的精神層面。我試著沉澱下來思考,我認為我應該也有幾套不同的人格在同時運作著,希望有天能自己將自己的精神層面分析調理出來。

  之後我比較感興趣的是他與佛洛伊德的關係。根據他自己的描寫,他與佛洛伊德見面的時候相談甚歡,第一次就聊了十三個小時。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他們必定是有很多共同的想法和理念吧。兩位都是大師級的人物相會,他們有些相同的想法,但也有些想法歧見很大,於是慢慢的,他們漸行漸遠,最終走上決裂之路。

  有段小插曲我很喜歡,但是不知道榮格所敘述是否客觀,內容是這樣子的。有段時間,佛洛伊德和榮格會幫對方解釋夢境,但是榮格發現佛洛伊德用它的理論要解釋榮格的夢不是很困難不然就是解釋不出來。接著有一天,榮格在幫佛洛伊德解釋夢境的時候,他希望佛洛伊德能提供一些私人的生活細節以供榮格解夢。佛洛伊德這時竟然說:「我可不想拿我的權威來冒險!」此話一出,他便完全喪失自己的權威了。這句話深深烙印進榮格的腦海中,他們兩位關係的結束已經可以預見,榮格認為佛洛伊德已經把權威至於真理之上了。

  也許佛洛伊德是很想要保護自己的理論,但就如同榮格所說,就這點刺進佛洛伊德脆弱的一面,佛洛伊德似乎不是在探究真理,而是在擁護自己的權威。和現在的學術界比較,雖然追求真理的人很多,但也有不少人是為了自己的名聲和威望,我覺得這並不是個好現象。

  這本書裡面除了講述榮格的生平之外,更在其中提到很多榮格的夢境、幻想、診療經過以及旅行。我很佩服他竟然能對小時候的夢境記憶那麼深刻,就我自己來說,我只記得很模糊的片段。也許這正是他所特別之處,其過人的地方。

  我覺得他在旅行的過程中,提到精神生活的層面,我發現現代的文明人似乎真的很缺乏這一些東西。哲學家總是富有一種靈性,會去思考和探究一些價值、存在的目的和意義。我們充斥在聲光、影音、各種資訊交雜不斷的接收,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我們得到了很多,但同時我們也失去了很多──給自己認識自己的機會。

  在部落中,有次他參與晚會,他描述人手一把武器,大家開始圍著營火狂歡,這個情景讓我想到電影「蒼蠅王」中的畫面。片中一群小孩拿著樹枝削尖的長矛,因狩獵到一頭野豬而升起營火進行烤肉大餐,他們一邊唱歌一邊跳舞還玩著遊戲。對於當下情景的描述相似度頗高,我在想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關聯之處。

  人性中本來就存在著一些原始的共通點,受過文明洗禮的孩子們在荒島上過活,原本要重建文明社會的制度,不料終告失敗,而且孩子們還越來越退化成人類野蠻與殺戮的原始狀態。雖然榮格參訪的部落應該沒有那麼恐怖,但是沒有其他豐富物質生活干擾的地區,他們仍保有內心精神層面最原始的渴求和需要。透過這點,也許我可以了解這就是為什麼榮格會認為人類會有所謂「集體淺意識」的理論。因為就很多方面來說,所有人類的本質是大同小異的。

  榮格終其一生,在探究人類精神層面的問題。他寫了許多本書,但他之前從來沒有想過要寫自傳一類的書。我想如果他沒有活到一定的歲數,這本自傳應該是不存在才對。

  一次看完兩本有關榮格的著作,對他的理論多少有一些基礎的概念了。我想就如同老師所說,人格心理學家,就如同瞎子摸象一般,有人摸到鼻子、有人摸到耳朵、有人摸到尾巴、有人摸到腳,大家都分別闡述自己所理解和看到的部份。事實上大家都對,只是沒有完全對,因為大家都只是看到其中一個面向,但都有其重要的參考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joh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